更豐富的使用模式 Panasonic TOUGHBOOK CF-20 強固型二合一筆電!


還記得先前為各位介紹過的 Panasonic TOUGHPAD FZ-M1 強固型平板電腦,其實在推出這款強固型電腦產品的同時,Panasonic 也同步推出全球首款強固型二合一筆電 TOUGHBOOK CF-20,這款可拆式的二合一筆電,同樣為日本製造與設計的筆電產品。TOUGHBOOK CF-20 強固型二合一電腦,其設計概念源自前代 TOUGHBOOK CF-19,並為了滿足使用者更好攜帶的需求,因此轉變為可拆卸式的機身架構設計。全機通過 MIL-STD-810G 美軍強固測試,並擁有 IP65 防水防塵,與 90cm 筆電全機身防摔高度(單平板為 120cm)等設計。


延續先前 TOUGHBOOK 系列的機身設計,CF-20 同樣很有自我風格的獨特設計,當然堅固耐用是這款筆電設計的最高優先,至於外型美觀則是見仁見智,如果是喜歡硬派風格,這款筆電是不會讓喜歡的朋友失望。


這邊也有官方提供的產品介紹影片,雖然是英文字幕,不過像是機身設計特點、機身可選購的配件等,都可以在影片中看到。


身為強固型筆電一員,CF-20 的機身厚度就不列入考慮,如果配上鍵盤底座太厚的話,也是可以單獨使用平板電腦來操作也是沒有問題,機身前端配有兩個電量指示燈,這邊要跟各位說明標配內建電池僅有在平板電腦內,另外選購的另外一顆電池則會在鍵盤基座內部,小編拿到的是兩顆電池的機種,因此有兩個電量指示燈。


筆電前端還有用來鎖定的開闔蓋,在攜帶移動時建議將其關閉,以避免螢幕上蓋打開導致摔落時造成機身損壞。


平板電腦的四個圓弧收邊角,都配置了防摔防震的橡膠材質包覆。


機身右側則有 DC IN 電源輸入插孔、觸控筆收納槽、防盜鎖孔(平板電腦部),另外還有 VGA 端子、RJ-45 有線網路插孔、兩組 USB 3.0 連接埠與防盜鎖孔(鍵盤基座部)


CF-20 機身結構比較特別的地方,就在於鍵盤基座尾端配置了一個金屬提把。


打開提把後就可以更加輕鬆的攜帶外出,小編認為這是相當特別且方便的設計。


機身左側可以看到內建喇叭孔,上方平板電腦上,還有 microSD 讀卡機、複合音源插孔、USB 3.0 連接埠、HDMI 端子與 RJ-45 有線網路孔,下方鍵盤基座上,則有 DC IN 電源輸入插孔、SDXC 讀卡機、HDMI 端子、支援充電功能的 USB 2.0 連接埠與 VGA 端子。


機身底部則有另外一個電池插槽。


依照正確指示將電池蓋打開後,就可以看到電池插槽,再次提醒標配的機種僅有附上一顆鋰電池!


CF-20 搭載 10.1 吋觸控顯示螢幕,支援十指觸控,以及手指、觸控筆、潑水與手套等觸控模式,與之前測試的 FZ-M1 強固型平板相同。


顯示螢幕的最高螢幕解析度為 1920 X 1200,另還提供 800nits 的螢幕亮度,在高光亮度環境下也能正常瀏覽。


觸控螢幕上方則有 HD 視訊鏡頭與光源感應器,上方則可以看到雙陣列式內建麥克風。


螢幕下方則有 A1、A2 快速功能按鍵,獨立音量大小調整按鍵、Windows 開始功能按鍵,以及螢幕旋轉鎖定按鍵與電源按鍵,此外也配上獨立的電量指示燈、無線網路指示燈等裝置,按鍵的下方則為平板電腦拆卸推桿。


機身內部則配有標準六列式鍵盤與觸控板等硬體配置。


孤島式鍵盤擁有較深的鍵程設計,並配有四段亮度調整的鍵盤背光,敲擊的手感相當不錯,且鍵帽顆粒大小也是標準尺寸,這次借側的機種是國際版,因此沒有注音顯示字樣,台灣地區販售的機種則有注音字樣,特此跟各位說明。


下方觸控板的操作範圍則稍微小一點,小編實際使用後發現靈敏度不太好,不如使用外接滑鼠或是觸控操作,下方機械式按鍵整體使用倒是正常,另外也配置電腦狀態指示燈。


要分離平板電腦與鍵盤基座,要先將鎖定推桿下推,接著再將 Release 釋放推桿往右推後便可順利開啟,雙重鎖定設計也能確保平板電腦的安全。


單鍵盤基座未含充電式鋰電池的重量為 830g。


在平板模式下,就沒有提供提把攜帶裝置。


但可搭配隨機附上的 360 度旋轉手持帶使用。


由於是 360 旋轉的手持帶設計,不論是橫放或是直立使用都相當方便。


再未安裝手持帶時,平板電腦韓內建電池的重量為 895g。


搭配手持帶後,平板電腦的重量則增加至 1.05kg。


至於筆電未含手持帶的重量則為 1.725kg。


搭配手持帶後的機身總重量則來到 2.005kg。


平板電腦內也設置有獨立的電池槽,同樣也具備安全穩固的拆卸裝置設計。


標準的電池為 3cell 20Wh 電池容量配置。


如果有選購鍵盤基座內的充電式鋰電池,其電池規格則是完全相同,據官方提供的電池續航力數據,單顆電池的續航力最高約為 10 小時,兩顆電池最高則可達 20 小時。


除 360 度旋轉手持帶外,標準的隨機配件還包含螢幕擦拭布、支援 MIL-STD-461F 防電磁波的專用變壓器與電源纜線,以及觸控筆與吊掛筆帶。


與 FZ-M1 相同,TOUGHBOOK CF-20 提供多種擴充模組供使用者選購,位於平板電腦電池槽內的是 micro SIM 卡插槽,可支援 4G LTE 行動通訊,這個模組也同時附有高精密 GPS 模組。


CF-20 的平板電腦與 FZ-M1 一樣具有 Bridge Battery 備用電池設計,可讓使用者進行熱插拔更換電池使用,備用電池指示燈位於電池槽的右上方,啟用時會發出綠色光源,同樣提供 1 分半鐘的時間供使用者更換,如果備用電池沒電的話則會發出紅色光源。


另外也可在平板電腦後側,配上 NFC 感應裝置。


針對筆電安全性部分則可以選購指紋辨識器模組。


右方則有同樣是選配的後置相機鏡頭模組,這個鏡頭則是支援 Night Mode 夜間模式,提供使用者在夜間或低光源環境下拍照使用。


最後則是與 FZ-M1 強固型平板相同的 Barcode Reader 條碼掃瞄器,模組會安裝在平板電腦的前端。


使用的方式與先前介紹的相同,先開啟 Word、Excel 或是記事本的文書軟體,接著按下 A2 快速功能按鍵後就可以進行條碼掃描,如果沒有開啟特定軟體,就無法順利使用。


可拆卸式的二合一筆電結構設計,則支援六種不同的使用模式,原廠提供的實際使用影片,包含標準的筆電與平板電腦模式外,還有特別的提把模式(Handle Mode)、翻轉模式(Convertible Mode)、簡報模式(Presentation Mode)、搭配特殊車用配件的車載模式(Vehicle Mode),最後則是透過金屬提把使用的懸掛模式(Hanging Mode)。


內建的 PC Setting 應用程式也和 FZ-M1 相同,在主畫面中可以看到電池資訊,包含兩顆鋰電池以及 Bridge Battery 備用電池的電量,下方則有螢幕亮度、聲音大小與麥克風輸入音量大小可調整。


設定選單中,則可以調整電腦效能,還提供自訂效能選項。


下方還有變壓器充電功能選項可以選擇,包含接上電源後的電腦效能,以及螢幕關閉時間選項。


觸控螢幕模式共有觸控筆、觸控筆/手指、手指、手套與潑水模式共五種。


針對平板電腦上的操作按鍵,使用者也可自行設定快捷功能按鍵,下方則有 Fn 按鍵功能啓閉。


平板電腦上的 A1 與 A2 鍵都可自行設定,共有按一下及長按後開啟應用程式與功能兩種。


支援充電的 USB 連接埠,也可以選擇使用的時機,包含總是支援與快速充電兩個選項。


網路設定選項中,則有區域網路、網路連線與無線網路模式選擇。


使用者也可自行決定要不要開啟前置視訊鏡頭,如果有選購後置鏡頭模組,也可將其開啟或關閉。


工具選項中則放上相機應用程式,可以在此瀏覽之前拍攝過的照片。


支援選單中則可以選擇筆電充電模式,分別為標準與慢速,慢速模式可以避免電池過熱的情況發生。


TOUGHBOOK CF-20 在台灣販售的機種,搭載的是 Intel Core m5-6Y57 1.10GHz 處理器,為雙核心四線程架構,搭配 4MB L3 快取記憶體。


主機板則為 Intel Skylake-U 低電壓晶片組,這是平板二合一筆電常見的規格配置。


透過 CPU-Z 軟體測試,單核心處理器效能分數為 922 分,多核心處理器效能分數則有 2486 分。


Nuclearus Multi Core 的處理器效能測試為 9525 分,其中 ALU Speed(算術邏輯部件)為 5127 分、FPU Speed(浮點運算器速度) 6777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線程速度) 11671 分。


在 CINEBENCH R15 測試軟體中,這顆 CPU 的 OpenGL 效能表現為 26.44fps,單核心效能為 79cb,多核心效能則是 151cb。


至於影音轉檔的效能表現,X264 FHD Benchmark 測得的效能表現則僅有 7.2FPS。


CF-20 搭載最高 8GB DDR3 記憶體,採用的是 On Board 配置,並為雙通道架構。


AIDA 64 中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DDR3 記憶體的讀寫速度為 24437/26662 MB/s,延遲時序為 94.3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讀寫速度則分別為 86847/52666 MB/s,延遲時序則是 19.5ns。


CF-20 共可選擇 128/256/512GB 三種不同容量的 SSD 固態硬碟,小編手上的測試機種為大容量的 512GB,採用的是 SATA III 傳輸介面。


在 CrystalDiskMark 硬碟效能測試中,循序讀寫速度為 496.0/515.3 MB/s。


另外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硬碟效能測試中,循序 4MB 讀寫效能則分別為 496.48/445.80 MB/s。


CF-20 則是僅有搭配 Intel HD Graphics 515 內顯晶片。


在適用於平板電腦的 3DMark Ice Storm 測試模式下,這款筆電獲得 45,631 分的效能表現。


如果是使用適合一般筆電的測試模式,CF-20 的圖形效能分數則為 4,621 分。


CrystalMark2004R3 測試軟體的電腦綜合效能分數為 185,149 分,可以看到圖形效能分數較為不佳,其它硬體的效能表現則是中規中矩。


PCMark 8 Hom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為網頁瀏覽、文書處理、視訊通話、相片編修等模擬電腦工作運行測試,測得效能分數為 2992 分。


PCMark 8 Creativ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進行網頁瀏覽、多重視訊通話、相片編修、影片編修、遊戲效能等實際工作綜合測試,效能分數則為 3651 分。


PCMark 8 Work accelerated 工作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針對 Office 系列產品進行實際運作測試,效能分數為 3912 分。


小編手中的測試機種,搭載兩顆標準規格充電式鋰電池,均為 3Cell 29.64Wh 電池容量設計,電池續航力測試是在平衡電源管理模式下進行,並將螢幕設定在 50%,關閉藍牙傳輸同時開啟 WiFi 並保持連線狀態,小編則是直接採用雙電池進行測試。


可以看到在 PCMark 8 Hom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下,電池續航力為 6 小時 39 分鐘,不過可以看到最後電池 1 的電量還剩下 32%,總電量則剩下 18%。


PCMark 8 Creativ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電池續航力則為 7 小時 21 分鐘,剩餘電量則與上方測試結果差不多。


PCMark 8 Work accelerated 工作情境測試模式,電池續航力則有 7 小時 39 分鐘。


身為 Panasonic 強固型系列的最新產品,TOUGHBOOK CF-20 將筆電架構從原有的單一筆電使用模式,轉換成可拆卸式的二合一筆電模式,因此提供包含平板電腦、翻轉、簡報等適用不同情境的使用模式,搭配機身上的金屬提把設計,或是額外選購的車載配件,基本上你能想像的使用情境,CF-20 幾乎都可以滿足使用時的需求,這點是相當值得肯定之處。CF-20 機身的強固設計維持 TOUGHBOOK 優良的傳統,不論是平板電腦或是筆電都經得起嚴苛的考驗,只要不是太過誇張或不合理的使用,原則上要完全損壞真的有點困難。

雖說 TOUGHBOOK 系列產品,都需要使用者額外選購適合自己的 I/O 配置模組,不過實際上標準規格配置的 I/O 埠其實就能夠滿足一般工作需求,舉凡 Barcode 掃描器、4G LTE 與精密 GPS 模組等,說實在的如果不是特定領域的使用者,是不需要額外加購。但小編則是滿推薦,夜間拍攝效果後置鏡頭模組,連線更便利的 NFC 感應裝置,或是強化筆電安全性的指紋辨識器,都是滿符合日常生活的使用需求。

在台灣地區販售的 TOUGHBOOK CF-20 的標準硬體規格配置,經過實際測試後不難發現,這就是一款以滿足行動需求效能的產品,講的白話一點就是較偏向平板電腦的規格與效能,不過除了 Core m 系列處理器外,最高 8GB 記憶體加上 SSD 固態硬碟規格配置,讓 CF-20 在實際效能表現上,還是比許多平板電腦甚至是同類型的二合一筆電要來得好一點,由於 CF-20 無法讓使用者自行硬體升級,所以在購買前還是要考慮好自身效能需求,以免事後後悔莫及可就得不償失。

 

圖文皆取自mobile01文章,用於作業用途。

HTC U11 正旗艦機五色登場 主打Edge Sense側框感應操作

HTC今天(5/16)下午在新店總部,發表2017年度正旗艦機U11,並邀請世界各國媒體到台灣來參加發表會。U系列是2017年新規劃的系列產品,年初已經推出U Ultra、U Play兩款手機,而11則是從2013年M7以來的數字排列(M8、M9、10),兩者合起來就成為今年的旗艦機U11。由於高通今年Snapdragon 835平台較慢交貨的關係,各家旗艦機也都受到影響,U11雖然不是首款採用該平台的旗艦機,卻是後發先至。U11外型延續U系列的雙面玻璃機身,背面同為3D水漾曲面玻璃(Liquid Surface),在不同的光源環境下反射出不同的顏色。

HTC U11的最大特色,就是創新的Edge Sense側框感應操作,可自訂短握與長握操作。在螢幕關閉的情況下,預設短握為啟動相機,長握進入Google語音助理。進入相機介面時,短握為快門、長握切換前後鏡頭。也就是說,進入相機介面拍照時,完全不需要按到螢幕,利用握壓機身側面中框,就可以用單手操作。另外,HTC U11也支援IP67防塵防水,灰塵完全無法進入,而防水則是可以在水深1公尺下浸泡30分鐘。電池容量只有3000mAh,HTC強調跟前一代10比較,瀏覽網頁時間提升45% 、播放音樂時間提升30%、播放影片時間提升30%,但續航力到底如何,待取得手機後才能實測。充電的部份,高通Snapdragon 835有支援至Quick Charge 4.0,不過U11只有3.0(Galaxy S8僅QC2.0)。

為歡慶HTC 20周年,HTC U11特別推出史上最優惠價以回饋消費者,4GB RAM+64GB版本建議售價為新台幣19900元(原價為新台幣22900元),6GB RAM+128GB版本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1900元(原價為新台幣24900元),首波上市提供炫藍銀、寶石藍、亮麗黑、冰雪白四款顏色,豔陽紅在第二波上市(時間未定)。5月16日至5月25日可於HTC網路商店預購,5月26日至5月31日HTC網路商店與HTC專賣店同步搶先開賣。在HTC網路商店與HTC專賣店購買HTC U11,可獲得價值新台幣1000元的限量專屬U黑曜金高腳杯,送完為止。至於電信通路,6月1日起在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上架。

LTE的規格部份,根據HTC提供的資料,雙卡版是Cat.15 800/75Mbps、單卡版是Cat.16 1Gbps/75Mbps,在某些國家可以支援至4CA。而在台灣市場,NCC還沒有將2100MHz提供競標前,單一電信業者最多只有三個頻段。

HTC U11與U Ultra規格比較:

●五款顏色 銀色與紅色最吸睛

HTC U11的螢幕規格為5.5吋2560 x 1440 SLCD 5,仍然維持16:9的比例,今年LG G6與Samsung Galaxy S8則是改為更長的18:9與18.5:9。正反皆採用康寧大猩猩玻璃,正面螢幕為最新的第五代,而背面則是第三代。U11共有黑、銀、藍、白、紅五款顏色,正面皆為黑色,差別在於背蓋顏色,與之前的U Ultra、U Play相同。背面玻璃採用分光混合成色技術精心雕琢而成,將高反光性的珍貴礦石層疊在手機背蓋上,進而隨不同角度呈現出不一樣的色澤。

由左至右分別為紅、銀、藍、黑、白,右邊三款是之前U Ultra、U Play就有的顏色,U11少了粉紅色的款式,新加入了左邊兩款紅色與銀色。

銀色款的英文命名為Amazing Silver,設計靈感來自於礦石,在某些角度光源照射下,呈現淡淡的藍色與紫色,寶石藍則是比銀色更深。

紅色款的英文命名是Solar Red,設計靈感來自於日落時,天空中呈現紅色與金色交錯,也像是鋼鐵人的配色。紅色款正面看是紅色,側面看起來則像是金色,我在現場看最喜歡紅色款的光澤。

U11發表會現場各種顏色的背蓋:

把U11跟我手上的U Ultra來比較,U11的體積明顯小了一大截,邊框不像U Ultra那麼粗,前置相機的位置也不同,U11在右側、U Ultra在左側(右邊有2.1吋子螢幕)。現場實測U11時,心裡一直有根本是U Play放大版的OS。

U11的黑色款與U Ultra、U Play一樣,從不同角度觀賞時,會呈現墨綠色。

U11背面主相機鏡頭與U Play一樣是圓形,而U Ultra則是方形。U11鏡頭左側有雙色溫閃光燈,這次少了雷射對焦,而U Ultra的雷射對焦與雙色溫閃光燈都在機身右側。

U11的主相機鏡頭,跟U Ultra比起來沒有那麼凸。

側面的按鍵配置,左側都沒有任何按鍵,右側有電源鍵與音量鍵,電源鍵上都有凹凸狀。

卡槽都在機身頂部,但位置有點不太一樣,從正面看時U11在左側、U Ultra在右側,皆為三選二卡槽設計。

底部傳輸埠為USB Type-C,U11與U Ultra、U Play一樣皆取消了3.5mm標準耳機孔設計,但U11在盒裝中會附贈一條3.5mm轉接Type-C,轉接線內建DAC。另外,U11與U Ultra一樣擁有雙喇叭孔,在聽筒以及機身底部。

之前U11流出的照片都看不出來有Home鍵,實際上與U Ultra、U Play相同,都是實體Home鍵兼指紋辨識,搭配左右的觸控鍵。

再比一下銀色(左)與藍色(右),雖然銀色款有時看起來像藍色或紫色,但寶石藍的顏色還是比較深。

附上一段我在現場實際比較U11與U Ultra外型的影片:

接著與Galaxy S8簡單比較一下,Galaxy S8因為採用超窄邊框、雙曲面螢幕,將螢幕拉長為18.5:9並改為虛擬鍵,機身比U11短了一截。U11邊框雖不如兩大韓系旗艦機G6與Galaxy S8窄,跟年初的U Ultra比也算是有進步了。Galaxy S8的螢幕是5.8吋,扣除掉側曲面大約5.6吋(三星官網有寫),而U11是5.5吋。

U11黑色 vs Galaxy S8薰紫灰背面

現場看到的測試機有雙卡功能,台灣確認與U Ultra、U Play一樣皆為雙卡版,在某些市場有單卡版。

●Edge Sense側框感應操作 短壓與長壓各有功能

U11最大的賣點就是Edge Sense側框感應操作,HTC強調今年的旗艦機要回歸以往的創新路線,在提升規格以外,還要重新定義人機互動的方式,Edge Sense就是超越傳統觸控螢幕的全新操作體驗。英文操作方式是Squeeze,包括擠、壓、緊握等,這是非常直覺不用學習,每個人都會的手勢,就像是小朋友一出生就會握著爸媽的手,如此簡單直覺。握壓的操作範圍,在手機的下半部,電源鍵以下的位置,避免握壓時誤觸電源鍵。

HTC強調戴著手套也能使用,像是冬天去滑雪時,利用Edge Sense可以單手啟動相機與進行拍照,甚至是切換自拍,手都不用按到螢幕。未來更會推出Edge Sense for any App,像是開啟Google Maps時利用Edge Sense握壓將地圖Zoom in放大,預計七月份推出,這部份細節未來再追蹤。

在設定選項中,可以看到Edge Sense的設定。

在螢幕關閉的情況下,U11預設短握為啟動相機,長握進入Google語音助理。

初次使用要設定按壓力道等級,連續握壓三次,手機就會把你的力道記錄下來。

短壓除了啟動相機,還可以設定為Google語音助理、螢幕截圖、手電筒、錄音、HTC Sense Companion,也可以自訂快速啟動第三方App。

短握與長握都可以自訂,在文字輸入時,短握壓就能進行語音輸入。

●1200萬畫素UltraPixel 3主相機

HTC U11在相機的體驗也升級,主相機規格是1200萬畫素UltraPixel 3,像素大小為1.40 μm,支援F/1.7大光圈、OIS(五軸防手震)與EIS,以及全新UltraSpeed AF,每顆像素就像是一個眼睛,不到0.3秒就能完成對焦。相機還有一個重大演進,就是支援HDR Boost,開啟HDR後拍照近乎零延遲,亮度更高且細節更豐富。而前置相機為1600萬畫素,支援F/2.0光圈、150度廣角自拍、美顏特效,強調也有UltraPixel的低光源拍照體驗。錄影的部份,支援慢動作影片(1080P@120 fps),以及Acoustic Focus,在錄影途中進行Zoom in時,將畫面拉近到拍攝對象,收音也會自動轉向對方,與U Ultra一樣內建四個麥克風。

去年的HTC 10送測DxO達到88分,今年的U11則是達到90分,超越Galaxy S8的88分成為目前最高分的手機,擠下原本第一名的Google Pixel(實際上也是HTC代工)。

HTC U11的DxO測試已經上線,相機的細部分數,在曝光與對比得到90分、顏色85分、細節94分、雜訊抑制89分、Artifacts 87分、閃光燈88分,而錄影則是89分。看來細節是DxO最滿意的項目,而顏色表現則是比較偏低的。

這裡有一段HTC產品經理,介紹外型、相機、Sense Edge、聲音各項功能,建議大家完整看完。

●隨機附贈主動式降噪耳機

先前HTC U Ultra、10 EVO已經有隨機附贈Type-C規格的HTC USonic耳機,耳機自動掃描使用者的耳道,自動判斷最適合的輸出音量與EQ。全新一代的HTC USonic耳機,將支援主動式降噪,同樣延續自動調整音量與EQ的功能。若是你已經購買了較高階的3.5mm耳機,HTC終於聽到了使用者的心聲,在盒裝內附贈3.5mm轉接Type-C,可以沿用既有的高音質耳機。這條轉接線內建DAC晶片,不僅可以用於HTC 10、10 EVO、U Ultra、U Play,還支援其它手機品牌的Type-C規格裝置,包括:Google Nexus 5X/Nexus 6P/Pixel/Pixel XL、LG G5/G5 Speed/V20/G6、Samsung Galaxy S8/S8 Plus/A7 2017、魅族Pro 6、Nubia Z11。

HTC BoomSound Hi-Fi音響也全面升級,讓音量更大聲、動態範圍音訊的效果更佳。高音喇叭可發揮音箱的作用,讓高音和中音聽起來層次更為豐富,重低音喇叭則採用新型喇叭,改良磁性電路的設計,讓重低音的音量更大聲、更清楚且渾厚。

●全新語音助理

HTC認為目前最好的語音功能是Amazon的Echo,U11將首創同時支援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a,預計七月透過軟體升級上線。初期支援的國家有英國(英文)、美國(美式英文)、德國(德文)三個地區,其它等Alexa支援後陸續更新升級。在中國市場,語音助理將與百度合作。

至於年初發表的HTC Sense Companion,目前已經支援上下班、健身、週末天氣預報、週末吃什麼、手機效能、低電量提醒,未來將支援智慧鬧鐘(6月)、手機使用方法(6月)、每日天氣、餐廳建議。

 

 

圖文皆取自mobile01

帥氣有型不設限 YAMAHA Limi 115 豪華版試駕


如果說機車是大多數人接觸的第一款實用型交通工具,那麼外型應是大多數人第一優先考量點,YAMAHA 台灣山葉機車今年以全新的外觀設計風格推出 Limi 115,陽剛且硬格調的造型設計,加上搭載許多以往不曾在此級距看過之配備,標配前後 LED 大燈及尾燈組,以及擁有符合六期法規系統的全時點燈與諸多環保規範等,Limi 115 總共分為兩個版本,本次介紹的豪華版除了使用非常有格調的米白色內裝以外,還有配備遙控尋車系統,Limi 115 以小車體塑造出大型化車身配置,讓年輕族群購車時,不論男女性都可多出一個選擇。

YAMAHA 台灣山葉機車國內生產的 Limi 115 在造型上與自家其他車系,甚至是競爭對手中都不曾看過此類型的外觀與配置,Limi 115 分為兩種版本,標準版即配有反射式 LED 大燈組,LED 尾燈組以及大車箱設計,並且總共有藍色、紅色、白色以及深灰色四色可選擇,Limi 115 豪華版則是除了上述配備以外,還有多出一組遙控尋車系統鎖頭,這組鎖頭目前僅在進口的 Tricity 125 車款上出現過,而 Limi 115 豪華版的配色則改以非常有質感的深棕色,加上米白色內裝,點綴出不同的外觀感受。

 

2017 YAMAHA Limi 115 豪華版 規格表
引擎:單缸空冷四行程 2V
排氣量:115 c.c.
供油系統:噴射系統
變速系統:CVT 無段變速與乾式離合器
前避震:潛望正立式油壓前叉
後避震:後單避震器無可調
輪框:鑄鐵輪圈
前輪煞車: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
後輪煞車:鼓式煞車
前輪尺寸:90/90-10 50J
後輪尺寸:90/90-10 50J
長度x寬度x高度:1740mm x 705mm x 1035mm
軸距:1185mm
乾燥重量:97kg

本篇文章也將進行分章節介紹,有興趣者歡迎點選下列連結進行跳章。
一、外觀與功能
二、引擎與懸吊
三、試駕
四、結論

一、外觀與功能

 

車輛左側
車輛右側
車頭
車尾

YAMAHA Limi 115 車型格局雖然還是屬於 115 級距,如同自家的 CUXi 或者 Jog FS 等車款的大小範圍內,但是 Limi 115 使用較方正的外型設計與更大氣的車體線條,的確塑造出看起來更像大車體之感受,另外車頭與車尾燈也大方採用 LED 發光二極體款式,並且還有白色內裝及坐墊等。


車輛大小與騎士比例比較,圖中騎士身高為 173cm / 70kg;不難發現以往在同級距較短小的坐墊,Limi 115 卻顯得大上許多,坐墊長度與厚度都有明顯增長,另外車體的單一線條設計與平把造型也能塑造出車體較長的視覺錯覺。


Limi 115 與 CUXi 115 鎖定的客群不太相同,後者是以可愛俏皮為主的年輕女性族群,但 Limi 115 則是提供給喜愛帥氣外型與走出自我風格的酷時尚女性為主,當然兩者就單論外表不免在市場上還是有些重疊,可是若將配備納入考量,Limi 115 則是略勝一籌。


車頭設計非常簡單,沒有多餘的線條,給人很粗曠卻平順的外觀設計,內斂中展現質感。


斜版上端儀錶板前端蓋部分,使用黑色的烤漆,在下端也有一些落差點在,讓儀錶板前端蓋更立體,同時原廠還有推出精品可以更換。


車頭燈與兩旁小燈剛好構成 H 型,與上方斜版等連成一組,兩旁小燈也是使用 LED 小燈構成,開啟電門即會亮起。


正中央的大燈則是反射式 LED 大燈組,反射式 LED 大燈目前漸漸使用在 YAMAHA 各車系,發動後就會自動點亮,近燈是在左右部分,遠燈則是正中央區塊,開啟遠燈後近燈保持恆亮。

大燈關閉
近燈
遠燈

大燈照射角度實際拍攝,亮度透過相機設定,調整至與最接近人眼現場觀看的亮度來做比較;可以注意到因為使用 LED 大燈的關係,色溫偏白,而更重要的是照射角度部分,近燈非常寬廣,遠燈則是在近燈恆亮的情況下,讓燈型擁有遠近皆宜的角度。


前方向燈使用鹵素燈泡,安裝在車頭 LED 日行燈下方處。


另外在大燈下方還有多出一組造型設計下導流,與自家的大車不免有些類似。


內裝方面,因為這次借測的版本是豪華版,所以內裝使用全米白色配色,一般版本則是使用標準黑色內裝,而不論哪個版本,都能看到 Limi 115 的把手設計是類似寬把造型,加上下移的儀錶板,創造出更好的視野感。


後照鏡本身設計為全圓型款式,單一球關節調整鏡面角度,鏡片是有點類似中央突出型,所以後照鏡的視角比較起來好上一些。


左邊把手配有平衡端子造型,左邊開關總成包含遠燈/近燈切換開關、方向燈開關與喇叭按鈕,維持與之前 CUXi 車系類似設計,三個開關共用同一開關座。

儀錶板日間開啟
夜間開啟
時間與總里程
電瓶電壓
平均電壓
單趟里程
機油里程

儀錶板使用內嵌在平面的設計,並且使用高反差全數位液晶儀錶板款式,功能方面配有總里程、時間、電瓶電壓、平均電壓、單趟里程與機油里程等。


右邊把手也是純米白色的握把套,並且使用雙油門線設計,另外因為配備全時點燈系統,右邊把手的開關僅剩電啟動按鈕。


中央內裝部分,在豪華版使用米白色配色,保養與保護上對車主都是非常大的考驗。

免鑰匙油箱蓋
開啟

左邊油箱蓋使用單一鎖頭連動開啟功能,免除拔鑰匙的麻煩。


中央掛勾則是使用可收折的防跳脫掛勾,上方的彈簧機構可以避免勾在這邊的便當或飲料跳車。

七合一鎖頭
主鑰匙與備用鑰匙

鎖頭部分配備七合一鎖頭,包含磁石鎖防盜功能,而 Limi 115 的豪華版則是使用配備尋車功能的款式,左邊的鑰匙上有一顆按鈕,在空曠地點距離約 30公尺內短按,可以讓 Limi 115 的方向燈閃爍兩次並發出嗶聲,長按則可將鎖頭的磁石防盜蓋預先開啟,鎖頭也會有白色的 LED 燈照明。

可以參考這兩段影片,這都是以這輛 Limi 115 的部分進行實測,當然這組鎖頭的功能是需要車輛電瓶有電,鑰匙上的遙控器部分電池也要有電才能運作,同時這組設計與 Tricity 125 的鎖頭非常相似。

車充埠
標準端子

前方置物空間上方還有提供一組 DC+12V 1A 的車充埠,可以讓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等裝置充電使用,只要自備自己喜愛的 USB 轉接頭即可。

前置物箱
放入一罐寶特瓶
剩餘空間

前方置物空間部分,在右側大約能放入兩罐 600ml 寶特瓶,或者一罐寶特瓶與手機等物品。


腳踏板部分也是使用米白色內裝,乘載空間還算可以,女性族群常用的背包等物品,或者出遊購物等都還可正常放置;小編必須老實說…從桃園總廠騎出來到台北路上,只能不斷默念不要下雨啊!最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到拍攝地點依然維持住白色的內裝,但隔日拍攝動態時就下起大雨,內裝頓時變得很難維護。


坐墊本身總長從 CUXi 車系的 538mm 延長至 551mm,坐墊泡棉厚度也從 65mm 增加至 86mm,換句話說 Limi 115 的座墊應該更適合長途騎乘,另外在豪華版的配置上,依然也是使用米白色的皮革部分。

23公升置物箱
擺放比較

車箱總容量為 23 公升,可以放入一頂 3/4 安全帽加上雨衣與手套,當然像小編使用的普通相機包大小相當女性常用的外出包,也能輕鬆置入車箱中;若真的置物空間不足,前端還可以選擇使用掛勾來勾住安全帽。


車身設計上,以水平軸面加上大面積的側面車殼設計,讓車體的外觀看起來具有強烈卻又簡潔,獨特性非凡,另外 Limi 字樣也在尾端透過立體方式呈現。


這種車體外觀設計,從車頭延續至車身甚至到車尾,車尾與車頭造型互相呼應,燈具也是使用透明偏燻黑燈殼。


後扶手則是使用全金屬的後扶手,好一陣子沒在 YAMAHA 的車款上看到這種後扶手概念,當然這種造型也能更進一步展現出 Limi 115 的粗曠特色。


車尾燈組使用全 LED 排列的小燈以及煞車燈,能夠提高後方車輛的識別程度,而雖然能有效分辨是否有在煞車,但卻不會造成後方車輛眼部不適,有看過新款 CUXi 的尾燈組應該就會有印象小編在說什麼囉!


方向燈則是在兩側,與車頭的方向燈相同,都是使用傳統燈泡型式,全車大燈/尾燈都 LED 化,方向燈沒有 LED 話實在很可惜呀!

二、引擎與懸吊


Limi 115 使用與自家其他車系相同的 26mm 規格前叉,但是原廠的彈簧與阻尼設定支撐力比較好一點,所以車輛在操控表現還不錯,表現很沉穩,讓騎士能夠信賴。


前輪設有土除,與車身相同烤漆材質,能起到部分的遮蔽效果。


前輪使用 10 吋輪胎組,與大多數的此級距速可達相同,對於保養費用等相對來說也比較便宜。


前輪制動系統為單向單活塞卡鉗加上 180mm 的固定式圓碟盤,煞車手感方面偏軟。


輪框則是三爪式鐵框,可惜沒有使用比較特殊的顏色與車身搭配,另外在現在大多數都已經走向數位化碼表線的同時,Limi 115 依然使用鋼索碼表線,稍嫌可惜。


前輪配胎使用 CHENSHIN 正新輪胎的 C922 系列胎種,輪胎規格為 90/90-10,胎紋可以參考右側。


Limi 115 使用的引擎是與 CUXi 115 類似的架構,但是為了應對法規部分要求,已經通過六期環保法規認證,同時引擎族更是使用日本的噴射元件,讓車輛整體供油及排汙抑制效能更優異。


車輛右側的排氣管使用全包覆式設計,前段就有防燙裝置,一路延伸至後方。


後方的排氣管也有包覆式造型,並且可以選擇原廠的精品部分進行安裝,提升外觀的個人化程度。


引擎使用強制氣冷設計,所以在車輛右邊電盤側,可以看到強制氣冷風扇。


引擎族與 CUXi 使用的配置相似,所以這次就沒有進行拆解比較,當然 Limi 115 整體配置更偏向中速域的舒適感與穩定性,與設計理念中的講求長途騎乘有著相輔相成效果。


傳動箱為了減輕汙水及灰塵進入的機率,特別將進氣管線拉至車輛較高處,藉此獲得比較乾淨且較低溫的空氣進入傳動箱內冷卻。


後座腳踏使用飛旋踏板款式,壓下後就會自動彈出,收折也僅需推回至原處即可固定。


後避震使用單邊無可調避震器,沒有與其他競爭對手累加使用雙槍避震是有些可惜的,但至少 Limi 115 使用下懸吊系統,讓車尾的晃動感不會太大。


中柱部分省力程度非常多,大多數女性相信都可輕鬆踩起,十年左右的進化,力矩方面改變不少,同時中柱彈簧也有橡膠包覆,可以減少彈簧共振的聲音。


後輪煞車則是使用鼓式煞車,能夠提供不錯的制動性能,但若是能配備碟煞會更優異。


後輪與前輪完全相同,都是 CHENSHIN 正新輪胎的 C922 系列胎種,規格為 90/90-10,胎紋可以參考右側。

三、試駕


YAMAHA Limi 115 雖然在外型上給予非常碩大的外表,不過這也是 YAMAHA 開發與設計團隊的巧思,讓小車體也能有大型車的錯覺,而騎乘上 Limi 115,還是能感受到小車體的優勢,首先就是在加速性能表現上,Limi 115 的確有著不錯的加速感受,面對低中速表現優異,可說隨傳隨到。


長途騎乘時,雖然 Limi 115 沒有配置轉速表,但是以 60km/h 巡航,Limi 115 的引擎也不會聲嘶力竭,反倒是比較偏舒適的騎乘感受,麻震感也抑制得很好,整體騎乘是充滿安定且自信,車頭使用平把手與低置放儀錶板,看起來視野更廣闊,雖然使用這種平面設計的儀錶板能提高視野廣闊感,但相對來說時速錶判讀需要低頭,稍有不便。


制動性能表現則是屬於代步車水準,因為 Limi 115 並不是講求運動性的車款,在配置上使用單向單活塞卡鉗以及後輪鼓煞等配置,煞車距離會比起運動化車款來得再長一點,當然這也跟配胎有關,好在 Limi 115 車體夠輕,車輛的慣性也會減少些。


過彎穩定度與車輛靈活性表現都不錯,過彎時的穩定性很讓人讚許,雖然是代步車款的設計,左右傾角其實並不太受到限制,只要有組比較好的懸吊系統,相信 Limi 115 的過彎特性會更前途無量,當然以原廠配置來說,會覺得前後懸吊還是以舒適度為主,所以就別做太激烈的操作吧!


YAMAHA Limi 115 算是 YAMAHA 近期操控表現非常不錯的小型車款,而車款的大小雖然是小型設計,且主要目標客群還是以女性為主,但其實男性對於這款車的喜好程度不低於女性,以這次試駕是男性觀點出發之下,看的重點會比較不同,未來有機會時,這種女性車款我們也會盡可能找女性騎士來帶給大家感想。

四、結論


要說女性族群的選擇車款總是太過於可愛俏皮,相信也是來自於性別的刻板印象,而 Limi 115 的出現,正是讓女性也能愛好帥氣的看法更能展現出來,以往車型分布要帥氣,幾乎都是尖銳的車頭設計,Limi 115 的出現,的確打破這種觀點,女性族群選擇帥氣車款時,更能夠走出不同風格,當然 Limi 115 配備普通版與豪華版之後,讓消費者都能夠更進一步去選擇適合的車款,不過豪華版搭配白色的內裝得要更細心維護,可是多出配備尋車功能鑰匙,在逛大賣場時尤其實用啊!只希望這套系統能夠持續下去,畢竟原廠整合的功能,還是比另外安裝的系統來得穩定且相對省電也省事呀!

圖文皆取自mobile01文章,用於作業用途。